河北省公布的數據顯示,
2017年該省PM2.5年平均濃度為65微克/立方米,
較2016年70微克/立方米同比下降7.1%;較
2013年的108微克/立方米下降43微克/立方米,
降幅達到39.8%。
2017年下半年,
空凈消費者對于凈化器去除PM2.5的
能力出現了關注度方面的下降,
到了第三季度結束時,
人們對于去除PM2.5的關注度已經下降到了24.2%,
而對于去除甲醛的關注度則超過了PM2.5,
高達39.6%。2018年一季度霧霾層幾度來襲,
用戶對于PM2.5的關注雖有所提升,但也未有超過甲醛。
從這些數據來看,相比通過改變大環境,
人們覺得改變自身的居住環境來的更加實際。
因此凈水器市場還欣欣向榮,
而PM2.5的關注度隨著大氣好轉而下降,
人們更加關注居住環境的甲醛危害。
之前因為對PM2.5的恐慌而產生的對空氣凈化器的火爆市場,
使得很多空凈廠家推出了針對去除PM2.5單一功能的產品,
而隨著消費市場的變化,廠家此刻則需要為當初一窩蜂生產單
一功能凈化器的決策付出代價。
擺脫“靠天吃飯”
“靠山山會倒,靠人人會跑”,
“靠天吃飯”也是一樣,
企業如果把自己生存的主動權交給了不穩定因素,
那就是“投機”的心態,如果長期使用這種方式,
最后會上升為世界觀、
方法論,上升為行為的潛意識模式,
最后可能都無法意識到這種思想業力已經控制了自己。
這雖然可以得到一時的利益,
但將時間拉長,就會發現沒有能夠成功的。
就像魯迅說的:“搗鬼有術,也有效,然而有限,
所以以此成大事者,古來無有”。
從古至今,無論中外,尤其是制造業,
能夠基業長青的企業,
沒有哪一個不是“吃苦”、一步步腳踏實地走過來的。
空氣凈化器行業猛然興起的時候,
確實出現了很多負面新聞,
從產品質量到營銷亂象層出不窮,
但是經過行業內外部門配合整治來看,
也取得了長足的效果。
近日,據江蘇省質監局官網消息,
2018年2季度,江蘇省質監局委托江蘇省質檢院、
蘇州市計量測試研究所對空氣凈化器產品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,
共抽查產品26批次,合格24批次,
合格率為92.3%。而起跑線差不多的凈水器
行業監督抽查的合格率要低得多,僅有七成多。
雖然“雙子星”目前發展現狀差距很大,
但好在空凈市場冷淡卻更加“健康”。
空凈廠家在行業冷淡的時候,
不妨提升企業各方面的競爭力。
從目前數據及企業動態來看,
各企業在除甲醛、車載凈化器、
跨界型產品(如暖風空氣凈化器)等方面進行了諸多嘗試。
在接下來凈化器市場由除霾向室內環境改善轉型過程中,
技術研發、粉絲運營、
品牌信譽度將成為企業重獲市場的重要憑證。
通過多元化高端轉型與差異化發展途
徑無疑將推進整個行業邁入全新的發展階段,
而新階段的空凈業同樣擁有巨大增量潛力。
相信當消費市場需求越來越多元化、
真正迎來消費大升級的時候,
跨過這個必經的坎,空氣凈化器行業未來仍將會再次起飛。